紅色文化,總體上講 ,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 、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造、積累的,是彰顯黨的性質和宗旨 ,體現人民和時代要求 ,凝聚各方力量的先進文化。它體現在理想信仰 、價值追求 、精神風貌等層面 ,融注于物質遺存、機制行為和文化藝術形態當中。
紅色文化像血液一樣流淌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 ,成為具有中國共產黨人鮮明政治標識的紅色基因 。
紅色文化內容豐富多彩 ,表現方式多種多樣 ,但其倡導者 、創造者和實踐者 ,都是走在時代前列的人 。紅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根本主題 ,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、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,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。這正是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 、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,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性質所在 。紅色文化是承載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,延續和發展到今天的 。
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。在歷史活動中,中國共產黨從來都注重理論的指導作用 ,同時強調把先進的理論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 。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最重要的思想品格 。紅色文化是在理論與實際的互動中被創造出來的 ,因而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思想品格 。諸如對馬克思主義、社會主義 、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;實事求是 ,獨立自主 ,自力更生 ;理論聯系實際 ,密切聯系群眾 ,批評與自我批評 ;為人民服務 ,一切為了群眾 ,一切依靠群眾 ,等等 。這既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標識和黨性要求 ,也使反映這些內容的紅色文化擁有思想和真理的影響力量 。
毛澤東同志說過一句名言 ,“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” ,但人們往往忽略這句話的下半句 ,“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里頭出來的” 。中國共產黨甫一出世 ,便自覺把黨的精神和黨員個體精神聯系起來鑄造建設,并貼近實踐和時代需要來培育和塑造 ,從而形成中國共產黨人特殊的精神氣質和優良傳統 。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氣質的外延成果和彰顯載體 。諸如不畏艱險 、永遠奮斗 、追求真理 、勇于犧牲 、艱苦創業 、奮發圖強 、無私奉獻 、開拓創新 、銳意進取 、勇于擔當 、求真務實 、革命的樂觀主義和英雄主義 、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等精神氣質 ,以及《為人民服務》《紀念白求恩》《愚公移山》《論共產黨員的修養》這樣一些直接闡述中國共產黨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經典文獻,既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理想和價值追求 ,也使反映這些內容的紅色文化擁有人格和道德的感染力量 。
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、思想品格 、精神氣質 ,從來不是抽象的存在 ,也從來不只是在理論口號上彰顯它的光彩 。它們總是從實踐中來,到實踐中去 ,始終在實踐中突現它的價值 。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 ,是特定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實踐的反映 ,并隨實踐的變化而發展 。中國共產黨從弱小到強大的歷史發展過程中 ,擁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一個重要因素,是它總像那位挖山不止的“愚公”,自己帶頭干 ,用行動而不是口號去“感動上帝” ,從而使人民大眾“甘心情愿”和中國共產黨人一起來挖掉各種各樣的“大山” 。
中國共產黨人這種代表時代前進方向的社會實踐 ,孕育和發展了紅色文化 ,從而使紅色文化每到重大歷史關頭 ,都能感國運之變化 、立時代之潮頭 、發時代之先聲 ,不僅成為中國共產黨人鮮明政治標識和文化旨趣所在,也融合了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,成為具有實踐引導力和精神感召力的先進文化 。
總之 ,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紅色文化引領前進方向 、凝聚奮斗力量 ,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 、理論創造新成就 、文化建設新成果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 。